白宮擬啟動半導體232調查,恐將加徵關稅
发布日期:2025-04-14 14:10 点击次数:190
近期美國政府傳出消息,白宮正嚴肅評估是否啟動《貿易擴展法》232條款,針對半導體產品展開國家安全調查。若是調查結果顯示進口的半導體產品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美國政府可能將再次祭出貿易保護措施,提高進口關稅,以保護其國內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安全。此消息一經流傳,立刻引發全球半導體業界與國際貿易市場的密切關注。
半導體是現代高科技產業的命脈,從汽車、家電、智慧手機到航太國防,無一不需此核心技術支持。因此,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早已緊密相連。然而,近年來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升溫,美中科技戰愈演愈烈,半導體產業已不再僅僅是經濟、技術問題,更被視作一種戰略性的國安資源。
自2018年以來,美國前任總統川普就多次採用232條款,尤其在鋼鐵與鋁製品方面,以「國家安全」之名採取貿易保護措施,顯示出232調查所帶來巨大政策影響力。如今,美國現任總統拜登政府若以相同法案入手,將半導體產業納入審視,勢必會造成國際市場動盪。
白宮緊盯半導體產業,主要來自於供應鏈風險日益增加。近年全球晶片短缺潮凸顯出半導體供應鏈高度集中於特定地區的風險,例如近年新冠疫情期間,晶片供給不足造成汽車產業陷入嚴重斷鏈危機。此外,半導體製造過程精密度極高,技術難度極大,跨國企業間存在技術壟斷與技術限制輸出問題。因此,對美國而言,保障半導體製造能力已逐步升格為國家安全與產業政策重點,即提升國內晶片生產能力、避免過度依賴外國企業的必要性已成為美國政府的共識。
然而,若白宮最終決定以232調查為依據實施關稅措施,將對全球貿易經濟產生巨大影響。一方面可能造成全球半導體市場價格上升,加劇產業成本負擔;另一方面,相關措施極有可能進一步惡化美中及其他亞太貿易夥伴間已經緊張的貿易關係,導致各國進入新一輪貿易限制、關稅報復的循環性紛爭當中。
特別是亞洲國家在半導體製造產能上居全球領先地位,其中台灣、韓國、日本皆為半導體主要供應國,含括台積電、三星、SK海力士等半導體巨頭。美國若提高半導體進口關稅,除直接衝擊相關企業外,後續勢必將影響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運作,造成跨國企業與整體產業鏈調整日益困難,短期內勢必出現市場震盪、供給瓶頸增加的負面影響。
從長遠看,美國試圖利用關稅措施推動自身晶片產業自主,本意在於建設更穩定、更靈活的供應鏈,以抵禦外部衝擊的影響,然而市場人士亦指出,半導體產業本為高度資本密集型及技術密集型產業,政府過多干預不一定能夠帶來預測中的理想結果。部分專家認為,美國政府應更積極支持半導體領域研發與創新,透過合作推動國際科技標準及建構更具彈性的國際供應鏈,而非單純使用貿易保護工具進行產業圍堵,避免產生事倍功半的效果。
總之,白宮此次考慮啟動半導體232調查,未來若正式落實,將迅速衍生出一系列複雜的全球經貿後果。在全球供應鏈已陷入脆弱與不確定性的當下,美國採取這類保護措施帶來的震盪恐更加深產業疑慮,亦增強市場不確定性。因此,有關該調查的後續決定及各國回應措施,均值得國際社會持續觀察及謹慎對待。